新闻
财经
彩票
理财
新健康
科技
旅游
体育
教育
美食
娱乐
首页 > 教育

西南石油大学:“讲赛践炼”育就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人才

教育 2025-10-09 00:00:00  

“用英语讲清‘深海一号’储油技术的创新点,不仅要吃透专业知识,更要让国际听众读懂中国能源智造的故事。”近日,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学生邱荣欢回忆起在“全球视野・能源未来”外语文化月学术分享大赛中斩获特等奖的经历时,仍难掩激动。这一成长,正是该校以“讲赛践炼”为抓手,破解学生“不敢讲、不会讲、不善”痛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生动缩影。

作为一所深耕能源领域的行业高校,西南石油大学将“讲赛践炼”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既搭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又筑牢专业能力的根基,让学生在“讲”中传递中国声音,在“赛”中激发潜能,在“践炼”中锤炼本领。

“太极的刚柔并济、剪纸的指尖匠心、茶艺的含蓄雅致,都能成为跨文化对话的密码。”在“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月上,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景,让在场国际学生频频点头。这场历时1个月的交流月,以“文贯丝路,语通天下”为主题,打造了英语跨文化能力大赛、多语种“丝路语录”书写大赛、“大美中国”中文歌曲大赛等10余项赛事,覆盖全校3万余名中外学生。

赛事不仅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更是专业能力的“试金石”。第二届“全球视野能源未来”外语文化月中,学校紧扣能源特色,推出“译能引领・科技无界”能源技术翻译大赛、“语言之光・能源之梦”外语短剧比赛等特色项目。其中,学术分享大赛决赛上,10个学院的选手围绕“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等议题用英文展开论述。

“传承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新时代需着力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涵养全球视野,锻造全球胜任力,助力其讲好中国故事,成长为勇担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学校党委书记张烈辉表示,围绕这一理念,学校推动“讲”的场景从课堂延伸到实践。

在“红色外语课堂”,学生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片段、录制双语微党课,将红色基因融入语言学习;在“我眼中的一带一路”外文演讲大赛中,中外学生同台讲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变迁,学生袁唯茜在欣赏参赛作品时感叹:“‘文以载道’,这些文字里满是‘美美与共’的愿景。”

学校还通过“书记有约・思政领航”“院长有约・学术导航”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找准“讲”的方向。外国语学院院长以《语言服务国家战略的路径》为题,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解读外语专业的价值;学院党委书记带头分享“用外语讲中国能源故事”的案例,让学生明白“讲好中国故事,既是能力更是责任”。如今,从“我讲中国故事”展示到能源技术学术分享,学生已能自信地用多语言传递中国理念、阐释行业创新。

“在为中国—中亚外长会晤提供翻译服务时,每一个专业术语的精准传递,都关乎沟通效率。”这是“丝路外语志愿服务队”成员、外国语学院俄语笔译专业2023级学生田灵的切身感受。该团队由外国语学院组建,累计为中国—中亚合作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哈萨克斯坦等国政府代表团来访等高级别外事活动提供翻译服务超1000小时,成为学生“践炼”的重要平台。

为让“践炼”更具针对性,学校构建了“外语+”立体化育人生态:专业教师开设“翻译诊所”,对学生作品进行“一对一”点评;班主任与辅导员共同制定“外语成长档案”,为学生量身定制专四专八备考方案;举办“外语人才双选会”,提供400余个岗位,打通“践炼”与就业的通道。此外,学校还邀请行业校友担任导师,分享国际组织应聘、能源领域语言服务等经验,让学生的“践炼”更贴近职业需求。

截至目前,学校依托“讲赛践炼”已累计开展外国语类活动300余场,覆盖师生超10万人次,国际学生生源国从4个扩展到43个,培养来华留学生2000余人。“‘讲赛践炼’不仅是提升能力的平台,更是涵养精神的土壤。”张烈辉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这一育人模式,为能源事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陈朝和 通讯员 张乐 曹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jiaoyu/251248.html

加载中~

彩粤网

统计代码 | 粤ICP备2025379628号-2

Copyright © 2012-2025 彩粤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