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股是怎么牛起来的?背后的神秘推手是谁?


(原标题:大牛股是怎么牛起来的?背后的神秘推手是谁?)
继9月初“两融”规模创新高后,近日两融余额首次突破2.3万亿元。“两融”中的“融资”交易堪称牛股助推器,最近芯片领域的大牛股中际旭创、新易盛背后都有超过140亿元的融资盘。
资金加杠杆入市
融资融券交易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以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
“保证金交易”是资金加杠杆的行为,在牛市阶段,市场看好股市持续上涨,所以融资余额会大幅上涨。而由于融券比较困难,规模相对较小,几乎可以忽略。截至2025年9月9日,两融余额突破2.3万亿元,达2319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2.3034万亿元,而融券余额仅仅162亿元。
总体来看,进入今年8月以来,两融余额增长迅速,相继突破多个关键的整数关口。8月5日,A股市场两融余额达20003亿元,为时隔10年后重返2万亿元以上;8月18日,两融余额突破2.1万亿元,达到21023亿元;8月26日,两融余额再上新台阶,突破2.2万亿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两融余额已经累计增长超过4000亿元,其中8月两融余额增长约2765亿元。今年9月以来,两融余额累计增长约522亿元。
两融余额快速攀升,反映了当前市场资金正在加杠杆入市。
融资规模尚理性
一听到“加杠杆”,很多老股民都心有余悸。目前融资余额虽然超过了2015年那一轮牛市,但整个市场的融资比例尚在理性范围内。
据Wind统计口径,9月9日,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为10.95%,相较之下,2015年高峰时该比例一度超过20%。另外,截至9月9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0%,较近期平均水平进一步抬升,不过离历史最高峰仍有较大的距离。历史数据显示,2015年5月至2015年7月间,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曾经一度超过4%。
更为重要的是,2015年那一波牛市中,场内配资(通过券商合规融资)只是一部分,很多股民通过非法的场外配资加杠杆,而且杠杆率更为疯狂。当时给股民借钱炒股的包括P2P平台、小贷公司、信托公司,甚至一些炒股软件也提供配资。配资的杠杆至少是1:2,最疯狂的甚至达到了1:10。
据估算,当时场外配资峰值很可能也突破了2万亿元,甚至超过3万亿元。也就是说,2015年的杠杆牛市中,场内配资约2.27万亿元,场外配资规模也在2万亿到3万亿元,合计大约4.27万亿到5.27万亿元。
随着股市有了赚钱效应,场外非法的配资行为有可能死灰复燃,但已经不可能如当年那般疯狂。所以,从整体来看,目前融资入市的规模依然比较健康。
“杠杆”资金具有两面性
融资买入股票后,无论收益还是损失都会成倍放大,投资者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杠杆交易的高收益、高风险特征。
以股票下跌为例:例如投资者以10元/股的价格,买入10万股,共投资100万,若股票价格跌到8元/股,投资者的损失是20万元,亏损20%;入股投资者又融资100万元,共买入20万股,当股价从10元/股下跌到8元/股时,投资者的损失是40万元,亏损40%。算上融资的利息成本,亏损会更大。
此外,“杠杆”资金属于借钱炒股,要支付比较高的利息,所以“杠杆”资金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对个股来说,很多短期内大涨大跌的股票背后都有巨量的杠杆资金。
例如,近期芯片领域的三只大牛股:中际旭创、新易盛、胜宏科技,近三月涨幅分别为248.70%、216.17%和158.98%,目前其背后的融资余额都在140亿元以上。更夸张的是“新易盛”,短短三个月内,股价从100元最高涨到400元以上,上涨了3倍,融资余额也从40亿元激增到140亿元。不过,近期市场调整,该股股价又跌至315元左右。
据统计,目前融资买入规模最大的三只股票是东方财富(279亿元)、中国平安(239亿元)、贵州茅台(166亿元)。在融资买入规模最大的30只个股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 ,如宁德时代(125亿元)、寒武纪(114亿元)、中芯国际(110亿元)、工业富联(61亿元)、药明康德(60亿元)。
融资买入规模最大的30只个股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qiche/qichepingce/23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