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配比1:20、分餐制……快问快答!深扒研学新标,暑假不踩坑


(原标题:人员配比1:20、分餐制……快问快答!深扒研学新标,暑假不踩坑)
正值暑假,研学热潮席卷而来,带孩子走出课堂边看世界边成长,成了许多家庭的选择。
面对五花八门的机构及研学旅游产品,不少家长挑花了眼,到底哪家机构资质过关?行程安排靠谱吗?安全保障又是否周全?……此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旅游行业标准《研学旅游服务要求》(LB/T 054-2025)、《出境研学旅游服务要求》(LB/T 091-2024)、《研学旅游课程与线路设计指南》(LB/T 092-2025)已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自5月19日起实施。如今,新标落地已近2个月,家长对研学的相关疑问是否都已在新标中找到了答案?对此,《消费者报道》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对照新标一一为您解开谜团。
Q:怎样判断研学产品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而不是“变相旅游”?
A:家长可查看产品是否安排了结构化、体系化的研学课程,课程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如历史探究、科学实践等,课时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置情况。线路是否围绕课程主题设计,且能体现研学资源的文化属性和教育价值。还可通过查看每日的行程安排,如课程与游玩时间占比等,避免单纯观光游玩。
出处:
图源:《研学旅游服务要求》
Q:如何确认研学产品标注的“适合年龄段”是否匹配自家孩子?
A:产品应明确适合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段、学段(如小学/初中/高中)或基础能力要求。家长可查看行程中的课程难度,如是否需要独立完成实验/体验、撰写报告等,行程对孩子的体力要求程度,如每日步行距离、时间等。另外,可通过观察行程安排判断是否符合孩子所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如低龄侧重体验、高龄侧重研究性学习等。
出处:
图源:《研学旅游服务要求》
Q:如何避雷产品含隐藏消费?临时取消行程能退费吗?
A:研学旅游产品价格信息需包括:课程费用、指导人员费用、材料装备费用、用具用书费用、交通/住宿/餐饮费用等。家长应重点确认产品是否包含全部门票、活动材料费、保险费等,是否存在强制自费项目,如必选体验费另外收费,并要求在合同中注明所有费用明细,勿轻信口头承诺。
此外,合同必须注明退费规则,如取消订单的条件及方式,针对各种取消情况的退费比例情况等。
出处:
图源:《研学旅游服务要求》
Q:哪些机构有资质推出研学旅游产品?
A:首先,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导游等服务,且以营利为目的的研学活动,必须由具备旅行社资质的机构承办。其次,家长可查看该机构是否具备明确的研学旅游业务定位,设立研学旅游业务部门并配备有一定经验的专职工作人员,业务流程、安全保障、风险防控等工作制度是否完善。可通过查看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含研学相关业务概述。
出处:
图源:《研学旅游服务要求》
Q:研学团队一般配有多少工作人员?哪些岗位是必须有的?
A:按《标准》,承担研学指导岗位职责的人员与参与者配比不低于1:30;随团服务人员与参与者配比不低于1:20。研学旅游团队必须配备以下岗位:①项目管理人员,监控进度、处理突发状况;②研学旅游指导人员,带课程、引导学习;③生活及后勤保障人员,管交通/食宿;④安全防控人员,评估风险、现场监控。
出处:
图源:《研学旅游服务要求》
Q:孩子行程中的餐饮安全有保障吗?
A:《标准》明确指出,研学旅游机构应提前向参与者告知餐饮安排具体信息,行程中建议采用分餐制、营养均衡搭配(如荤素搭配、每日水果等)。此外,研学旅游机构应确保餐饮经营者执行“食品留样备查机制”,即每餐次易腐食品留样≥125克,保存≥48小时。
出处:
图源:《研学旅游服务要求》
Q:研学旅游时,若有突发状况怎么办?
A:可咨询机构是否已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或安全防控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1.组建安全防控团队,安排安全防控人员,明确岗位要求;
2.评估风险,警醒安全防控准备,如交通食宿、基地/营地安全隐患排查,极端天气应对;
3.制定应急预案,如人员走失、财物丢失、食物中毒、突发疾病等应对措施,工作人员是否具备急救知识及经验;
4.购买旅行社责任险,并制定相应保险方案;
5.建立研学旅游期间医疗就诊记录档案,并及时告知家长就诊情况;
出处:
图源:《研学旅游服务要求》
Q:活动结束后,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成果吗?
A:《标准》提出,机构应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成果汇报、交流展示,如照片/视频、图表、思维导图、实物展示等,还可通过手册、实践报告等形式向家长汇报研学成果。成果展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如知识增长、技能提升、情感变化等,还可分享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出处:
图源:《研学旅游服务要求》
Q:如果对研学服务不满意或发生纠纷,该如何维权?
A:家长在与机构签订合同时,确保合同已列出各项服务标准、具体行程安排、费用明细等内容。此外,行程记录、沟通截图、服务评价材料、医疗记录等,是维权时的关键证据,家长务必保留妥当。
在发生纠纷时,依据合同约定和产品说明提出诉求,如服务未达标准等,要求其按“反馈与改进”机制及时处理。
若沟通无果,可拨打12301旅游服务热线或当地文旅局官网投诉,提供合同、付款凭证、服务记录等证据。涉及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依据《旅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主张合法权益。
出处:
图源:《研学旅游服务要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qiche/xinnenyuan/16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