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精神”回归!摩根大通(JPM.US)乘上IPO和交易热潮 Q3业绩轻松超预期


智通财经APP获悉,尽管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持续市场波动影响,但企业并购与承销业务活跃度仍不断回升,摩根大通(JPM.US)第三季度交易及投行业务费用收入因此均大幅超出分析师预期。
财报显示,自2021年以来最为活跃的IPO季度推动了摩根大通投资银行费用收入跃升16%,同时市场业务收入增长25%。此前分析师预计这两项收入的增幅分别为11%和17%。受此提振,该行利润攀升至143.9亿美元(合每股收益5.07美元),而上年同期为129亿美元(每股收益4.37美元)。
在今年4月经历短暂放缓后,在经济韧性和降息预期推动股市创下新高的支撑下,企业交易活动呈现强劲复苏态势。重燃的信心提振了华尔街投行业务,交易从业者预计随着美联储持续降息,2026年市场环境将更趋强劲。数据分析公司Dealogic统计显示,摩根大通今年迄今获得的投行业务收入在同行中位居榜首。
本周早些时候,该行还宣布计划增聘银行家,并承诺投入1500亿美元资金规模中,将拨出100亿美元投资于对国家安全和经济韧性至关重要的美国企业。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在声明中表示:“尽管当前已出现部分经济疲软信号,尤其是就业增长放缓,但美国经济整体仍保持韧性。”
不过他同时警告,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关税与贸易不确定性、高企的资产价格,以及通胀黏性风险,仍在持续推高整体不确定性水平。
这种谨慎预期体现在摩根大通的信贷拨备上:该季度银行新增不良贷款拨备8.1亿美元,规模超出分析师预期。其中大部分拨备与信用卡业务相关,摩根大通解释称,此举主要基于贷款规模增长及“对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最新预判”。
在近期汽车行业两家知名企业申请破产后,本季度银行贷款质量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上月有报道称,摩根大通是受Tricolor Holdings债务违约影响、面临潜在损失的银行之一。在商业与投行业务板块,摩根大通本季度净冲销额达5.67亿美元,部分原因在于“部分有担保贷款工具中,发现疑似与借款人相关的抵押品违规问题”。
作为美国规模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于周二率先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同时间披露财报的还有富国银行(WFC.US)、高盛(GS.US)及花旗(C.US);其竞争对手美国银行(BAC.US)与摩根士丹利(MS.US)则定于周三公布业绩。华尔街各机构高管均提到,企业并购市场的“动物精神”(指市场主体的乐观情绪与风险偏好)已回归,投资者正迫切关注这一趋势对银行净利润的实际拉动效果,以及下半年业绩的预期走向。
具体数据显示,摩根大通本季度市场业务收入增至89.4亿美元;得益于股票承销业务53%的大幅增长,投行业务费用收入攀升至26.3亿美元。
这一业绩同样超出了摩根大通自身在9月初给出的指引。当时,长期任职于该行的高管Doug Petno曾预测,交易收入可能实现“近20%”的增长,投行业务费用收入增幅或处于“低双位数区间”。
分业务看,第三季度股票交易收入同比增长33%,达33.3亿美元;固定收益交易收入增长21%;债券承销手续费与并购咨询服务费则均实现9%的同比增长。
净利息收入达240亿美元,略低于241亿美元的市场预期。不过,银行已将全年净利息收入预期从7月的约955亿美元上调至约958亿美元。
成本方面,摩根大通第三季度总支出为243亿美元,并预计全年经调整后总支出将达约959亿美元,较7月预测的955亿美元有所上调。
截至周一,摩根大通年内股价累计涨幅已达28%;财报公布后,该股周二美股盘前基本维持平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gushi/25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