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研制最快电子存储器 性能超越SRAM技术


复旦大学在集成电路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由周鹏和刘春森团队研制的“破晓”皮秒闪存器件,擦写速度达到400皮秒,相当于每秒可执行25亿次操作,成为目前人类掌握的最快半导体电荷存储器件。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16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电荷存储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个人电脑中的“内存”和“硬盘”是两种典型的电荷存储器。“内存”,包括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在断电后会丢失数据,这种易失性限制了其在低功耗条件下的应用。而“硬盘”,以闪存为代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断电后不会丢失数据,但由于其编程速度远低于晶体管开关速度,难以满足需要高速存取大量数据的场合,例如AI计算等场景。
针对AI计算所需的算力与能效要求,存储技术亟需突破。研究团队通过解决集成电路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即超越信息的非易失存取速度极限,实现了这一目标。他们发现了一种电荷存储的“超注入”机制,重新定义了现有存储技术边界,并成功研制出“破晓”皮秒闪存器件,其性能超越同技术节点下世界最快的易失性存储SRAM技术。目前,相关产品正在尝试小规模量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1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