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关税高压下越南出口贸易或将转向 重构全球供应链


2025年4月,一艘满载中国零部件的货轮在越南海防港卸货,这些电子元件将在当地组装为成品后贴上“越南制造”标签,最终运往美国市场。这场看似寻常的国际贸易背后,是中国企业为应对全球贸易壁垒而展开的“迂回战”——通过越南转出口规避高额关税,重构全球供应链。2024年中国对越南出口额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32.5%,越南已成为中国出口版图中最具战略价值的“跳板”。
2024年前9个月,中国对越南出口额达1050亿美元,同比增长32.5%,远超中国整体出口增速(6.9%)。其中,中间产品占比69.8%,包括平板显示模组、锂电池等关键部件,这些产品在越南加工后二次出口至欧美市场。以电视产业为例,2025年1-2月中国通过越南转出口的电视达233万台,占亚太市场的43%,茂佳、兆驰等企业在越南的产能扩张成为关键推力。
转出口商品已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技术领域延伸:中国向越南出口的集成电路同比增长17.1%,支撑当地手机、电脑组装业发展;锂电池出口额达198.4亿元,越南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储能设备中转基地;注塑机、数控机床等设备出口激增,推动越南制造业自动化升级。这种结构演变显示,中越产业链正从“代工依附”转向“技术共生”。
美国对华加征的25%关税使直接出口成本激增。中国企业通过“越南组装”策略,将终端产品税率降至10%以下。以电视行业为例,中国厂商将面板、芯片等核心部件出口至越南,在当地完成最后10%的组装工序,产品即可获得越南原产地认证,规避对美高关税。
电子制造方面,北宁、海防形成“小米-富士康”产业带,承接手机、电脑组装;纺织服装方面,越南南部聚集申洲国际、鲁泰等中国企业,利用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势(仅为中国1/3)完成成衣出口;家电产业方面,TCL、美的在胡志明市设立生产基地,辐射东盟市场。这种迁移并非简单产能转移,而是通过“中国技术+越南制造”模式实现价值链重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