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伊朗外长急访莫斯科求援 寻求道义支持


专家解读伊朗外长急访莫斯科求援 寻求道义支持!美军“午夜之锤”行动仍在进行中,伊朗的三大核设施被钻地弹与战斧导弹摧毁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紧急飞抵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金色大厅与普京会面。这场外交会晤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引发了关于伊朗是否寻求俄罗斯军事介入以及俄美战机在中东空域相遇是否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讨论。在这场危机背后,除了愤怒与复仇,更多的是大国在边缘展现的理性权谋。
深入分析伊朗近年的策略,可以发现德黑兰即使面对以色列持续攻击也未向莫斯科提出派遣兵力的请求。这种自我克制源于伊朗革命卫队深厚的战略文化,通过构建不对称防御体系,既能捍卫国家主权,又避免外国驻军的干预。今年5月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中删除了军事互助条款,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没有义务派兵支援伊朗。
在核设施遭袭后的48小时内,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强调“我们将自行行使自卫权”,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巡视导弹基地的镜头在全球范围内反复播放,但外部军事介入的议题被刻意回避。这不仅彰显了伊朗的民族自尊心,也显示出其清醒的现实认知——此时的俄罗斯仍深陷乌克兰战场,北约向乌克兰输送的战术导弹迫使俄军分散兵力,朝鲜特种部队虽然协助突破顿涅茨克防线,但西方军援的压力依然存在。
若伊朗要求俄罗斯派兵支援,不仅会迫使普京在乌东战场的关键时刻分兵,还可能让俄罗斯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甚至使伊朗成为“代理人战争”的牺牲品。因此,阿拉格齐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俄方透露的核心成果是加强S-300防空系统技术合作、加速卫星侦察数据共享,并协调欧佩克的石油限产措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2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