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就关税问题对美妥协释放何信号 夹缝中的两难选择


泰国就关税问题对美妥协释放何信号 夹缝中的两难选择!八月一日,华盛顿发出最后通牒,宣布最高可达七成的关税政策,影响全球一百七十多个国家。这场全球性的“压力测试”让各国不得不权衡得失。尤其在东南亚,一系列操作揭示了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之道。
越南几乎是第一个做出选择的国家,在“最后通牒”正式落地前,于七月二日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根据协议,越南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将统一加征二成关税,而“转口贸易”商品则面临四成关税。这明显是为了切断从中国过来、在越南稍作停留再出口的商品。对越南而言,虽然本土产业要承受更多成本,但至少换来了一个确定的数字,避免了被七成最高税率打击的风险。这份协议更像是无奈的配合,以换取未来游戏规则的明确。
印度尼西亚的反应则更像一场豪赌。首席谈判代表透露,一份价值高达三百四十亿美元的贸易大单已准备就绪。为了赶在八月一日前拿到“安全通行证”,雅加达承诺将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降到接近零,并大手笔购买五亿美元的美国小麦和七十五架波音飞机。这种巨大的让步暴露了小国面对风暴时的忐忑。与其被动等待未知的惩罚,不如主动支付高昂的“保险费”求个心安。
柬埔寨也迅速表态,已于七月四日与美方就一份贸易协定的“联合声明草案”达成共识,表示将继续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从越南的果断决策到印尼的重金投入,再到柬埔寨的紧密跟随,这些东南亚国家在面对美国的强硬姿态时选择了妥协,试图在新的牌局中找到相对有利的位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4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