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韩国在中美之间寻找战略平衡


局势在悄然变化。
韩国外长赵显结束访日行程后,对媒体的言辞耐人寻味。他一方面强调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又高调宣称要“警惕中国崛起”,并声称韩美日三边合作应“防止中国威胁国际秩序”。这一前后矛盾、口径分裂的表态,恰恰暴露了当前韩国外交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处境。
要知道,不久前韩国总统李在明还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尽快修复中韩关系。仅仅几周时间,韩方的立场为何急转直下?答案可能隐藏在一场仅持续15分钟、但影响深远的闭门会晤中。
首相官邸内的“权重”博弈
在东京首相官邸,日本首相石破茂与赵显一对一会晤,石破直接点题:日韩关系、韩美日三边合作的“重要性不容动摇”,更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借口要求韩国在阵营站队上给出明确答复。赵显也不再遮掩,随即回应将“全力以赴推动日韩关系改善,深化韩美日合作”。
走出首相官邸的赵显,口径已然转向:在对华议题上不再回避对抗性表述,而是频频重复“合作中要有所警惕”等冷战式词汇,明示韩国正在脱离中间地带,逐渐偏向美日轨道。
中美之间的外交平衡难以维系
李在明政府上台之初的对外策略尚称稳健,试图在中美对立中寻找缝隙以维系外交自主。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逼迫韩国不得不“选边站”。
关税战成为美方施压的关键工具。面对来自美国的经济威胁与关税谈判大棒,韩国政经高层接连访美,副总理、外长、产业部长先后飞赴华盛顿,急于在关税缓冲期结束前与美方达成“交易”。
美国开出的条件并不复杂:只要韩国在半导体、造船等关键产业上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便可换取市场准入、技术合作等政策红利。
而赵显在《华盛顿邮报》的采访中,几乎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这种取舍。他在接受采访时,表面上称赞中韩经贸“不可或缺”,但实质内容却大篇幅呼应美方炒作的“中国地缘挑战”话语体系,甚至公开批评中国在黄海、南海的正常维权行动。
韩方这种立场与美国“对华竞争战略”可谓完全对接,也标志着韩国正在主动将自己纳入美日的区域围堵体系。
经济依赖掣肘韩国脱钩幻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9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