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领导人为何迅速实现“下周见” 危机边缘的相互试探


8月6日,白宫高级官员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最早于下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面对面会晤,甚至不排除后续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加入三方会谈。这一消息在特朗普设定的“8月8日对俄最后通牒”前夕释出,迅速成为全球焦点。
就在一周前,美俄关系还笼罩在核对抗的阴影中。特朗普以“回应俄方核威胁”为由,向俄罗斯近海部署两艘核潜艇,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则强硬警告“每个通牒都是迈向战争”。然而,戏剧性转折发生在8月2日——俄外长拉夫罗夫罕见认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声明,强调“绝不允许美俄直接军事对抗”,为紧张局势降温。
随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于8月6日秘密抵达莫斯科,与普京进行了三小时“高度建设性”的会谈,白宫随即宣布已扫清总统会晤的程序障碍。尽管克里姆林宫仅以“正在评估对话前景”低调回应,但其强调“俄罗斯从未拒绝和谈”的表态,与此前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同意会晤的动机充满现实政治色彩。他长期标榜自己“比拜登更懂驯服普京”,而民调显示选民对“终结冲突”的期待已超过“惩罚俄罗斯”。若能在下周促成峰会,将直接强化其“和平缔造者”形象。此外,双轨施压策略浮出水面。特朗普一面保留8月8日对俄能源二级制裁的威慑,一面以会晤为台阶,诱使普京软化立场。这种“大棒加胡萝卜”正是其标志性的“交易外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9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