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彩票
理财
新健康
科技
旅游
体育
教育
美食
娱乐
首页 > 新闻 > 军事新闻

俄为何对基辅展开大规模空袭 饱和式打击的恐怖逻辑

军事新闻 2025-09-08 14:07:01  

俄为何对基辅展开大规模空袭 饱和式打击的恐怖逻辑!凌晨四点,基辅的夜空被爆炸声撕裂。数百架无人机如蝗群压境,防空炮火在城市上空中织成火网。有人在睡梦中被震醒,有人抱着孩子冲进地下室。斯维亚托申斯基区的一栋居民楼里,一位母亲在黑暗中喊着孩子的名字——他们不知道,一块滚烫的金属残骸刚刚砸穿了楼体,落在离他们家门不到三米的地方。

这是俄乌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无人机袭击。805架无人机与13枚导弹被投向乌克兰全境,56次无人机打击和9次导弹袭击波及37个地点。乌方击落了747架无人机和4枚导弹,但残骸仍如雨点般坠落。基辅、第聂伯、敖德萨多地响起警报,政府大楼首次受损,居民楼被击中,2人死亡,15人受伤。战争没有击中目标时,它的碎片仍能夺走生命。

这场袭击不仅是军事行动的升级,更是对城市生活本身的攻击。俄罗斯宣称目标是军工设施与无人机基地,但当800多架无人机密集投放,即便部分被拦截,其残骸也必然落入居民区。这种“饱和式打击”本质上是一种恐怖逻辑:你无法全部拦截,我就用数量制造混乱与恐惧。即便目标精准,后果也无法控制。政府建筑首次被波及,政治象征意义已超越军事价值——这是对国家中枢的威慑,也是对民众心理的碾压。

平民从未真正远离战场。一枚导弹或许瞄准的是军工厂,但坠落的残骸击穿的是儿童卧室的天花板。国际人道法规定攻击必须区分军事目标与平民,但当无人机如暴雨倾泻,这种区分在现实中正在瓦解。居民在清晨走出家门,看着焦黑的墙体和碎裂的窗户发呆。他们不是战场上的数字,而是被战争随机选中的家庭。

战争不会因一次袭击而结束,但每一次袭击都在重塑人们对安全的认知。当防空警报成为日常,当残骸落在自家门口,和平就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到一扇完好的窗、一个安稳的夜晚。我们无法阻止所有袭击,但必须持续追问:以“精确打击”为名的饱和攻击,是否正在模糊战争的底线?当无人机成本降低、数量激增,未来城市将如何自保?

有些碎片,会永远留在记忆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230433.html

加载中~

彩粤网

统计代码 | 粤ICP备2025379628号-2

Copyright © 2012-2025 彩粤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