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议员批中正路改名是搞意识形态 民众承担后果


赖清德当局上台后力推所谓的“促进转型正义”,不仅拆除蒋介石铜像,还考虑将全台各县市的“中正路”改名。这一举动遭到蓝营台北市议员批评,认为是在搞意识形态。
台内务主管部门发布新闻稿称,截至4月30日,被列为“威权象征”的塑像、命名空间等共941项,已处置264项,还有677项待处置。该部门表示,将为有意愿但经费不足的单位提供补助。至于“中正路”改名部分,已委托研究并研拟相关政策方案,未来将适时与地方政府沟通,推动所谓“转型正义”。
国民党籍台北市议员张斯纲表示,更名会导致门牌和地址更换,这些成本最终由民众承担。岛内共有309条与“中正”有关的路名,另有26条与“介寿”有关。尽管赖当局认为“去蒋化”意义重大,但民众更关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台内务主管部门此举,不少岛内网友表达了不满。有网友认为这是浪费钱的行为,也有网友批评这是没事找事做,浪费资源。还有人质疑,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为何仍有闲钱进行这些活动。
蔡英文上台后也大搞所谓“转型正义”,其中一大措施就是“去蒋化”,包括移除两蒋塑像及相关命名空间,并设立“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追缴国民党党产。有台媒分析认为,民进党完全执政后成立“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和“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等独立机关,实际上是对在野党的清算。
最近,台防务部门公告修改两蒋慈湖、大溪管理要点,以落实所谓的“转型正义”。使用长达50年之久的“谒灵”“陵寝”等用词成为历史。此事引发岛内热议,有网友质问民进党当局是否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有人直言民进党只会自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7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