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铁拳砸向“救命药” 医药行业面临变局


关税大战中,普通人的救命药也难逃影响。4月9日,特朗普宣布将对药品征收关税,以迫使制药公司在美国开设工厂,认为美国是“最大的市场”。此举可能引发药物短缺和药价上涨。
特朗普尚未公布具体税率,但企业已开始做出反应。4月10日,瑞士药企诺华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230亿美元建设美国基础设施,确保所有关键药物在美国制造。礼来CEO则表示很难回到以前的状态。
中国药企近年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美国是重要目标之一。2024年,中国医药产品对美出口总额达190.4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2%。如今,这一平衡即将被打破,中国医药企业的出海预期面临挑战。
原料药是此次关注的重点。中国对外出口的医药类产品中,西药及其原料占最大份额。2024年,国内医药产品出口总额1079.64亿美元,其中西药出口539.53亿美元,原料药占比80%,金额为430亿美元。美国90%的生物制药公司依赖进口原料药生产FDA批准的产品,印度虽市场份额较大,但其合成原料药所需的基本化工原料有70%来自中国。
将产能转移到美国几乎难以实现。建设新工厂成本高昂,时间也耗不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同样存在。因此,短期内药品制造业回流美国及供应链重组难以实现。
若未来无差别执行药品关税加征,原料药成本可能上升,部分负担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和政府支付方。供应链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仅对中国药品加征关税,相关原料药企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业绩可能会受到冲击。
针对可能到来的“药品单独征税”,一些企业考虑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另一些企业则评估在美国生产基地的其他承接方式,转移生产基地可能是方向之一。
创新药方面,国产创新药出海主要通过对外授权产品管线权益获得知识产权使用费,暂时不会受关税加征影响。但有企业人士提到,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不容忽视。此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近期禁止多个国家机构访问其数据存储库,这对国内新药临床研发是一大冲击。
尽管原料药全面迁移短期内不可能实现,但高附加值环节如成药生产有可能回流美国。CDMO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虽然有些CDMO企业在美建厂,但规模尚未起来。
有从业者认为,全球人口都需要用药,开拓更多北美之外的市场或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应对关税震荡已有先例,通过加速产业本土化生产和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来应对。
目前,许多企业选择观望并调整策略,等待中期选举后事态更加明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