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歼-50双机编队试飞 动态隐身震撼全球


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雷达操作员至今难忘那个清晨,监视屏上突然出现的雪花点仿佛被无形之手掐断了信号源。同一时刻,在沈阳某试飞基地,一架造型凌厉的银色战机撕开晨雾,机翼展开时将阳光折射成27道棱形光斑。
这段试飞视频在全网刷屏,让洛克希德·马丁的工程师连夜研究《孙子兵法》,却始终未能破解中国六代机的设计密码。当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35飞行员试图锁定这架神秘战机时,雷达屏幕上的目标忽大忽小,如同玩捉迷藏。地面指挥所的通讯频道里充斥着“系统故障”的误判呼叫,直到数据回传才惊觉对手的隐身技术已进化到能动态调节反射特征。
这种被称为“四维隐身”的黑科技使传统雷达的探测逻辑失效,石墨烯涂层厚度甚至不及人类指甲的千分之一。兰姆达机翼设计颠覆了航空界对气动布局的认知,内段55度的锐利后掠角轻松切开音障,外段30度的优雅弧线则在低速格斗中展现出灵活性。全动翼尖竖起时像变形金刚的战术盾牌,折叠后又成为导弹发射舱的隐形盖板,欧美风洞实验室的工程师曾断言这种设计违背物理规律。
两台WS-15改进型发动机的轰鸣声在试飞数据中创造了1.8马赫持续巡航三小时的纪录。二元矢量喷管的上下30度偏转,使这架38吨重的钢铁巨兽在空中画出完美的“落叶飘”轨迹。福建舰甲板上的电磁弹射轨道早已预留接口,折叠后的13米翼展显示出海军对该款战机的强烈期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