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海实验小学:打造“体质+”教育强引擎,保障“健康第一”


晨光熹微,深圳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周边人行道上,一队队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用跑步开启了新的一天。这是东海实验小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000多米晨跑。“我以前容易着凉感冒,现在明显好多了。”东海实验小学学生刘朵参加跑操3年了,跑步已经成为她的生活习惯。
近年来,在场地不足等不利条件下,东海实验小学仍坚守“健康第一”理念,用“体质+”教育强引擎努力保障孩子们的阳光健康成长。
校长、教师、家长带着学生校外跑操
2021年,东海实验小学部分区域启动改扩建工程,学校大部分运动场被纳入施工范围,这导致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在建设期间,学校剩下的运动场地很小,课间操时,操场只能容纳500个孩子。剩下的1500多个孩子怎么运动?”多方尝试后,在东海实验小学校长徐永红带头推动下,学校教师带着学生们到校外运动。
在场地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不降低体育课的上课频次和课程质量?东海实验小学就将高年级学生带至香蜜公园上体育课。学校还利用清晨时间,组织学校中、高年级学生绕校园周边人行道跑操,严格落实校园“阳光一小时”的锻炼计划。
最初一些家长担心安全问题。东海实验小学就为校外跑操制定了周密的安保措施,为学生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每次校外跑操,学校都会安排20余名保安、学校行政人员,在路口卡点值班。30多名班主任和配班教师轮流带着本班学生跑操,并维持跑操学生的秩序。
很多家长也参与进来,轮流担任校外跑操的志愿者。每个上学日的清晨,1000多米的跑操成了东海实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徐永红也以身作则,坚持每天带领一个班学生跑操,用行动感染着师生。
多方借场地运动,保住全区名列前茅的学生体质优良率
“即使在过去四年里,学校面临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我校学生的体质优良率在福田区依然名列前茅。”令徐永红欣慰的是,在这四年里,学校曾在福田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勇夺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我在400米赛跑中,只用了1分10秒!”当东海实验小学学生马宇航站上福田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领奖台时,觉得自己和学校的努力有了回报。
当时东海实验小学校内没有专业的田径跑道,学校就想办法克服场地困难,带着马宇航等学生到旁边学校,借用田径场进行训练。
“没有条件,我们就想办法创造条件,也要努力让学校所有学生运动起来,让身体强健起来!”徐永红举例说,学校没有游泳馆,就租用大巴,把400多名学生载到南山区文体中心游泳馆,进行训练和比赛。学校没有击剑馆,就与附近击剑馆合作,并邀请奥运冠军雷声、孙一文来校与学生互动。
开设“体质提升”特需课,努力落实运动健康“一个都不能少”
徐永红将托好底,而不是抓体育尖子生,设为东海实验小学体育教学最优先的工作。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运动乐趣,东海实验小学举办了“八项运动会”,涵盖田径、击剑、游泳等项目。
东海实验小学自2015年,就开设了一门特殊课程——“体质提升”特需课程。这门课是为体质不达标的学生专门开设的,就是联动家长的力量,一起让体质较弱或者不爱运动的学生动起来,让身体变得更健康。
东海实验小学每年都会组织体质测试,不达标的学生若无特殊情况,就要参加“体质提升”特需班。学校每周利用早晨、下午等课后时间,组织“体质提升”特需班的学生参与三至四次的训练。
“‘体质提升’特需班开班之初,部分学生有抵触情绪。我们就引入老鹰抓小鸡、躲皮球等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喜欢上‘体质提升’特需课。”学校体育科组长吴鹏与科组教师还一起想办法,通过设置小竞赛、奖励证书等方式,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体质提升”特需班慢慢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悦纳。学校最初开设了1个“体质提升”特需班,后来增加到3个班。“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各编1个班,每个班通常有10多名学生。”在吴鹏带领下,学校体育教师联动学生家长,一起为孩子提供更个性化的指导。
学校实施“体质提升”课程不到一学期,学生体质合格率增幅超5%。
2024年底,东海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完工。学校现已配备田径场、室内运动馆等运动场馆,基本满足了学生在校内上早操和体育课的需求。
“现在我校有了更好条件,就能更加深入地落实‘健康第一’理念。”徐永红正带领学校教师做好示范,助力学生成为“终身运动者”。(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连燕纯 记者 刘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jiaoyu/13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