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鼓励有条件的大学设立人工智能学院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日前,河北省教育厅等十部门联合出台《河北省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实施方案(2025-2027年)》(后简称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大学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并加强人工智能品牌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打造若干河北特色、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专业集群。
根据方案,河北将开展人工智能+面向产业的教育教学应用场景试点工作,指导试点高校针对河北重点产业构建能力图谱,开发一批智能体,建设可复用的教学产品,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支持行业企业向职业院校提供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和实践场景,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技能人才。各市教育部门试点推动中小学围绕“人工智能+”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学校治理等方向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方案专门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大学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加强人工智能品牌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打造若干河北特色、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专业集群。将启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三年大变样”行动,为河北八大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指导高职院校加快专业数字改造,支持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加强教育专用大模型的研发与广泛应用。
方案明确,数字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含中职)课程体系,在高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通过完善“知了科普地图”小程序,整合全省面向中小学开放的各类科技场馆、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等场所及科学活动信息,为中小学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引。出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支持各地各校探索开展教师数字素养评测与针对性培训,并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在数字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河北还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支撑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教师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等评价,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jiaoyu/25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