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凉快哪儿学?暑期研学选择困难?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坑!


(原标题:哪儿凉快哪儿学?暑期研学选择困难?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坑!)
暑期进行曲已奏响,家长们纷纷进入假期的“规划模式”或“执行模式”,研学、游学、夏令营等各类产品铺天盖地袭来,“选择困难症”也随之而来。
从文化探索到技能拓展,从知识学习到兴趣培养,研学游的形式愈发多样。“名校研学”“科技探索”“非遗体验”等琳琅满目的路线选择,价格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家长们既期待孩子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担心高价团沦为“到此一游”的噱头,或是因选错路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在繁荣的研学游市场中,不同定义产品的收获千差万别。有的注重知识传授,有的强调体验感悟,这些产品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差异?今年暑期,研学消费市场又呈现出哪些新风向?如何在众多活动中,避开营销陷阱,为孩子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成长方案?《消费者报道》将带你一起探究研学游市场的多元生态,助你做出明智决策。
图源:某家研学旅行机构的线上购买页面。
研学VS夏令营,傻傻分不清楚?
研学、游学、夏令营……暑假想为孩子报团,但各种名目的行程看得眼花缭乱。这些活动到底有何区别?
近日,《消费者报道》记者咨询多家游学机构后发现,不同机构对上述定义的解释不尽相同。某国内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的咨询客服称,其机构所指的游学是国际线路,研学是针对国内线路。
另一家专注于儿童户外教育的机构咨询客服则表示,其机构所指的研学是冬/夏令营的一种形式,行程主要聚焦让孩子学习人文历史类知识。此外,该咨询客服还表示,除研学类冬/夏令营活动,还提供科技类、军事类、户外探索类、运动类的线路活动。
同时,也有旅游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研学是强调与课堂教学内容联动,如“XX高校研学”“XX文化探索”等,是“知识+素养”的移动课堂;而冬/夏令营重点在于某一专项技能或兴趣的发展,如“户外探险营”“科技营”“篮球营”等,是“兴趣+能力”的强化营地。
不过,无论是研学、游学还是夏令营,核心目的都是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线下,组织方都是寄望通过沉浸式、实践式的学习方式,实现孩子的知识拓展、能力培养或价值观塑造。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项目时,不妨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明确希望通过该行程达到什么目的,从而选出最合适的项目。
个性化和多样化研学成消费新宠
近两年,研学游的突然爆火为旅游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各地充分挖掘本地文化与自然资源,开发出丰富多样的研学产品。从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迹探秘,到自然风光的生态研学,再到科技园区的创新体验,国内研学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同时,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政策的引导下,研学游的价格也在逐渐趋于合理化,使得更多的家庭能够参与到研学游中。据北京商报报道,今年暑期研学游产品价格同比下降约30%,部分机构通过新增特色体验活动、主题工作坊等增值服务,以提升产品吸引力。
图源:某家研学旅行机构的线上购买页面。
随着研学游市场不断成熟,其发展轨迹也悄然发生变化。以往,研学游主要聚焦于北京、西安、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迹探秘,消费者多以观光打卡、浅尝辄止为主。但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更加注重价值收获和深度体验。这种需求的转变促使研学项目正趋向个性化、多样化。
比如,针对想要了解科技原理的孩子,商家推出了科技主题的研学活动,让孩子走进科技工厂或亲自动手参与实验,通过引入AR、VR、AI等前沿技术,让孩子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
而职业体验类研学活动,则是通过与企业或乡镇合作,为孩子打造真实的职业模拟场景,助力其探索未来职业方向。
“自然派”研学也颇受市场青睐,除海洋生物观测、雨林探秘、草原骑行等沉浸式自然课堂激增外,剪纸、扎染、捏面塑等非遗体验同样成为新热点。“比起博物馆探访,我更想让孩子去探索大自然,亲身体验传统手工工艺,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与文化的魅力,并接受多维度的创意启蒙。”某受访家长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说道。
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亲子营成为暑期研学的热门选择。亲子营不仅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成长,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据去哪儿相关负责人向《消费者报道》记者透露,今年暑期,亲子游、大学生是出游主力军,长线游占比超六成。而“哪儿凉快去哪儿”也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选择,西北、云南、东北等平均温度低于25℃的地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凉爽气候,成为亲子研学的避暑游首选目的地。这些地区不仅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可供探索,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让孩子在旅行中收获知识与快乐,同时享受亲子时光。
“避坑”关键是查资质、细化条款
自研学游出圈以来,市场反馈褒贬不一。有观点认为研学游能扩宽孩子视野,锻炼孩子独立能力,还能为孩子实践学习提供契机,但也有不少家长吐槽研学游“空有虚名”,花高价报团,孩子最终只是“到此一游”。
部分商家的合同陷阱和服务缩水的问题,更是让家长们防不胜防。合同条款定义模糊,实际行程临时变更、住宿餐饮降级等问题发生时,使得家长维权困难;课程质量“注水”,不仅让孩子失望而归,还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暑期时光,家长花费的金钱也打了水漂。
如何规避上述风险,合理为孩子挑选研学项目?
首先,在挑选研学机构时,要严格审查其资质,如营业执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等。如果是教培机构开展的研学活动,需核查其是否具备旅行社资质,或委托具备资质的旅行社开展活动,否则存在违规风险。
其次,在合同签订前,仔细研读服务条款,明确细化行程安排、住宿餐饮标准、师资配置、费用明细、退费规则、安全责任等。涉及课程内容的部分,建议与机构确认讲师/指导老师是否具备相关资质,课程设计方案是否贴合孩子学段,能否对孩子的综合素养提升起实质性作用。
需注意的是,针对“综合服务费”“高端研学”“名校交流”“专家授课”等模糊表述,建议在合同中将相关细节具体化,退费规则根据不同情形(机构取消、不可抗力、个人退团等)明确退费比例、时限等,避免发生纠纷时难以维权。
最后,在比对各机构研学项目时,不要盲目跟风高价/热门产品,也不要一味追求低价。建议家长结合目的地的生活标准,即询问机构关于吃、住的标准,参考旅游平台上当地餐饮、酒店的正常价格范围,初步判定该研学项目定价是否虚高。同时横向对比同类产品,警惕不合理溢价。
研学项目并非文化知识线路就一定最好。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以及家庭预算,选择真正合适孩子的行程。如小学生可关注智力启发或生活体验类活动,初中生可适当参与一些研究性课题,高中生建议选择与后期求学及职业规划等相关课题。
综合而言,选择研学项目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希望家长们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到真正有价值的研学项目,让他们在研学过程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收获知识与快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qiche/xinnenyuan/16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