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陈大烨“固收+”收益增强策略,前瞻布局科技赛道


在这股增配科技成长的风潮中,鹏华基金陈大烨的投资风格尤为值得关注。陈大烨现任鹏华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人工智能方向,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数量金融系,具有8年证券从业经验和4年基金管理经验,所管理产品以"固收+"品类为主,在科技成长和制造成长方面颇具专业优势,注重宏观择时和仓位管理。
"固收+"管理四步法,陈大烨详解股债配置逻辑
"固收+"产品涉及多类资产,如股票、可转债、普通债券以及现金等流动性管理类产品,是公募基金主动产品中少有的需要进行多类资产协调配置的一类组合。
谈及管理"固收+"产品的投资决策流程,陈大烨表示整体有4个环节:资产配置,股票品种选择,债券品种选择以及对股债对冲效应进行兼顾。首先,资产配置方面,更多是权衡股票和债券仓位,以及根据组合收益和回撤要求,对这两类资产进行合理的风险敞口调整。其中,资产配置决定了相对更看好股债中的哪个领域。而从仓位上看,股债也是能够比较明显获得收益的方向,通过仓位的选择表达对于市场的判断;然后,分别制定股票和债券投资策略;最后,再考虑市场大环境,需要在不同情况下衡量股债是否有对冲,从而决定是否对仓位进行一定调整。
具体"固收+"权益投资方面,陈大烨表示,这和主动权益基金的投资有一定区别,"固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理论上低于权益投资者,因此会将风险和回撤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控制好回撤的情况下,尽量去获得权益资产带来的收益,在权益投资方面会做更细致的拆解:一,对资产的波动率进行刻画;第二,对行业的景气度和产业趋势进行跟踪;第三,通过交易和估值的方式追求更好的绝对收益。此外,和普通债基相比,"固收+"中的债券投资更加关注股债对冲,在股票市场极端行情或出现股债跷跷板效应时,可以适当提高债券方面的久期,从而形成比较好的对冲。
权益投资聚焦科技赛道,重点关注新模型新消费电子
陈大烨在"固收+"领域投资经验丰富,目前在管产品主要涵盖二级债基、偏债混、灵活配置等类型。
鹏华安颐(A类012111,C类012112)作为偏债混合基金,成立于2021年11月,陈大烨自2023年7月任职管理至今,风格较为均衡,定期报告显示其20%权益仓位上限,权益仓位以股票为主,定位为中波"固收+"。据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鹏华安颐A过去1年的净值增长率为10.1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7.60%。而鹏华精新添利(A类019602,C类019603)是一只二级债基,成立于2024年6月,也定位为中波"固收+"。
观察两只基金的股票仓位,在今年二季度均提升明显。据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鹏华安颐股票仓位16.35%,相较于一季度末提升了9.86%,该基金自去年三四季度就开始提前布局科技板块;鹏华精新添利股票仓位18.09%,相较于一季度末增加了11.71%。
回顾运作思路,陈大烨在二季报中表示,二季度股票仍然主要聚焦在科技方向,随着deepseek发布,1季度国内AI迎来明显的发展和投资热情,但是由于贸易战影响、算力芯片的禁运以及国内模型迭代放缓,国内AI方向进展有限。海外由于多模态模型和agent的广泛使用,推理需求大幅提升,对应海外算力相关的公司取得了较好表现,在第二季度做了一定调仓,加大了海外算力相关公司的配置力度,同时增加了一部分大宗商品配置。
展望后市,在陈大烨看来,三季度权益市场依然可为,更多聚焦在国内政策潜在发力的方向,同时如果关税的不确定性落地后,能够承受关税冲击,出海依然有竞争力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科技方面,三季度国内和海外大模型有望迎来重磅更新,届时可能增加对于新模型方向的配置。同时,随着全景相机、3D打印等新的消费级消费电子的创新出现,也会加大研究和参与力度。债券方面,海外货币政策有望宽松下,国内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依然有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hidao/19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