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生态草种科技铸牢生态屏障,用“中国良种”助力沙地绿潮奔涌


科技治沙是恢复"三北"地区生态的必由之路。蒙草生态(300355)专注服务治理需求,围绕"种、技、机"进行全链创新,发掘好种源,应用新科技,延伸产业链,协同推进生态治理、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可持续发展。
乡土种源:"三北"攻坚的"绿色芯片"
优良草种是草业"芯片",更是保障防沙治沙可持续的物质基础。在"三北"攻坚中,优质草品种的繁育、推广和应用发挥着关键作用。蒙草生态(300355)扎根阿拉善荒漠等重要生态区,建立18个专项种业研究院,采集驯化培育耐旱、耐风沙、耐冷寒、抗逆性强的荒漠植物。联合8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平台,突破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关键基因挖掘等技术瓶颈,形成优质草种选育技术体系。已选育295种乡土植物,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其中25个抗逆性强、种子产量高、覆盖度大的草种入选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成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主力军",实现"治一片、成一片、兴一片"。
科研体系:提供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方案
通过参与大规模沙地治理、退化草原修复等生态修复实践,蒙草生态(300355)围绕"乡土草种驯化选育与良种生产、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研发、‘三北’工程区草业防沙治沙技术示范"开展攻关,依托"乡土种源保障"与"生态大数据导航",形成了一系列荒漠化防治创新技术体系。其中,"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创建与理论创新及修复模式示范推广",获得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典型草原的退化修复与利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科技成果总结汇总形成530项各类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109项。累计申请专利990项,全球草种业创新主体企业排名第四。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汇聚全球专利1.91亿+、商标、品种、地理标志、标准、论文等7类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形成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为行业贡献智慧。
创新机械:AI作业助力治沙提质增效
解决规模化治沙需求必须向科技要动能,从大规模生态治理实际需求出发,蒙草生态(300355)机械团队创新研发1270余台含踏勘、动力、耕整、播种、养护、数字化监管等机械设备,实现全流程自有机械化作业,极大地提升了大规模生态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机械治理效率。蒙草生态(300355)机械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生态修复作业平台,可以搭载各类型治沙设备,从完成不同类型治沙任务,其亩均成本仅为传统农机的十分之一。在AI辅助算法的帮助下大大减少人工参与,实现"吹着空调,喝着咖啡,修复生态"。
创新产品:从"一粒草"到万亩绿
从人拉肩扛到机械规模化作业,在人与沙的长期较量中,"黑科技"的研发应用迭代升级是绿进沙退的重要保障。蒙草生态(300355)以草种科技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统筹增绿、治沙、治水等综合治理手段,研发种子绳、种植杯、种子包等"一地一方"定制化创新产品,目前已应用于防沙治沙前线,在各类沙地及荒漠化草原修复中取得良好成效,满足了防沙治沙在用种、节水、节约等方面的需求,助力荒漠化精准防治。
其中,种植杯相比传统人工种植成活率提高30%,后期养护节省成本20%~30%。配备的丛枝菌根真菌(AMF)菌肥能减少化肥用量30%~50%,显著提高植物对磷、氮、钾关键养分吸收效率。产品取得了16个相关专利,已在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批量中试,应用成效显著。
依托草种科技,打造种源体系,用中国草丰茂中国草原,为防沙治沙提供中国良种。蒙草生态(300355)将进一步以科学可持续的防沙治沙为核心,实现系统治理和绿色协同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hidao/3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