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应对“秋老虎” 养生注意“五关”


老年人如何应对“秋老虎” 养生注意“五关”。立秋后天气看似凉爽一些,但实际上还处于三伏天的末伏阶段。早晚较凉,但中午依旧炎热,这就是“秋老虎”现象。此时,暑邪容易耗气伤津,养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以有效抵挡秋老虎。
防暑降温仍然重要。“秋老虎”发威时,人们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或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中。外出时应打伞、戴遮阳帽,做好防护措施,并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服用人丹等缓解症状。体弱多病者及老人儿童应立即就医。
空调使用要适度。尽管末伏天依然闷热难耐,吹空调降温时不可盲目贪凉,温度设定在25℃~26℃为宜。晚上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模式,这样既能降温祛暑又能预防空调病。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的人可以喝点姜汤,它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的功效,能有效防治“空调病”。慢性病患者如哮喘病人或胃肠功能较弱者不宜长时间开空调。
末伏期间饮食有讲究。虽然立秋后天气仍较热,但饮食上不要过于清淡。除了绿豆汤、荷叶粥、莲子粥等清热解暑的食物外,鸭肉、鱼、猪瘦肉、海产品、泥鳅等肉类也是不错的选择。秋后雨水增多,湿热交加易伤脾,可适当多吃山药、芡实、小米、赤小豆、豇豆等食物来养护脾胃。为防止秋燥引起“上火”,还可以适量食用银耳、梨、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核桃等滋阴润肺的食物。
初秋运动宜舒缓。适量户外活动有助于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进入末伏后,湿热依旧较重,因此户外运动应以出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推荐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温和运动方式,最好选择早晚凉爽时段进行。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穴位按摩对健康有益。根据中医理论,从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内余暑未消,可通过穴位按摩帮助抵御“秋老虎”。健脾要穴包括足三里和阴陵泉;补肺气润肺阴的主要穴位有肺俞穴、膻中穴、中脘穴、气海穴等;祛燥润肺的穴位有鱼际穴、迎香穴、合谷穴等;除燥去火的穴位则包括太冲穴、内庭穴、合谷穴等;而风池穴、大椎穴、肩井穴、足三里穴等则是预防感冒的有效穴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按摩这些穴位,每天坚持几分钟,定会有所裨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20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