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彩票
理财
新健康
科技
旅游
体育
教育
美食
娱乐
首页 > 新闻 > 社会资讯

多地密集披露“职业背债人”案例 灰色信贷链条曝光

社会资讯 2025-08-18 02:43:52  

在信贷市场的灰色地带,一个被称为“职业背债人”的特殊群体正在迅速发展。他们被中介机构精心包装后,成为套取银行贷款的工具。近期,多地法院披露了多起涉及职业背债人的金融犯罪案件。这些案件揭示了一个严密的协作网络:介绍人在各类平台上发帖寻找潜在背债人,实操中介团队负责“包装”身份并办理贷款,“白户”则最终背债。某些专业团伙已实现“规模化作业”,能套取银行上亿元资金。

职业背债人的动机各异,既有低收入群体和失业者,也有资金链困难的小微企业主。许明来自粤西乡村,初中毕业后进厂打工,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他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人招收白户“村民”,称短时间内可以赚到百万元。他认为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打算拿到钱后隐姓埋名过一辈子。陶天则因行业下行,工作不稳定,在网上看到广告后稀里糊涂成了背债人。他按照中介要求伪造收入证明、社保记录等资料,尽管知道可能违法,但还是冒险一试。孙玉曾是餐饮店老板,疫情期间亏损严重,四处筹措资金无果后决定牺牲信用换取快钱,为一家公司背500万元债务以换取200万元报酬。

这些职业背债人被中介流水线操作,包装成有资产、有工作、有公积金的“三有人员”。许明和陶天被包装为一家工业公司的财务经理,年收入10万元;孙玉则被包装为一家建设公司的高管,拥有稳定收入和个人资产。中介网络庞大,涉及多人分工合作。许明最初接触的是介绍人王某,之后被推荐给多个中介,最终进入实操环节。孙玉也经历了类似的流程,但最终选择退出。

职业背债人最初背负的债务主要来自房产、车辆及企业债务,这些大宗标的往往能撬动更高额度的贷款。许明通过“高评高贷”套出第一笔资金后,并未拿到承诺的报酬,反而被要求继续贷款。陶天背上了200余万元债务,实际到手不足20万元。班某夫妻因做生意缺乏资金,找到中介南某办理贷款,最终并未拿到钱,大量资金落入中介口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208629.html

加载中~

彩粤网

统计代码 | 粤ICP备2025379628号-2

Copyright © 2012-2025 彩粤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