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潜入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渊 想绣出海底的“清明上河图”


极端生物学是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赵维殳倾注全部热忱之所在。在2021年10月至12月期间,她潜入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探寻海底世界的基因奥秘与生命哲学。
一滴水出现在赵维殳的课堂上,大一新生用清澈的眼神盯着这滴清澈的水。如果不是因为被封装在仪器中,它看起来没什么稀奇。
但下一刻,当得知这滴水的来历和内涵,没有学生能忍住不“哇”地出声。
这滴水来自全世界最深的海底,马里亚纳海沟约11000米深处,那里水压高达1100个大气压,相当于20头大象站在一个指甲盖上。
跟着这一滴水一起“浮出水面”的,还有近九成此前未被世界认识的微生物。这背后的采集和研究工作,都由赵维殳所在的中国科研团队完成。
马里亚纳海沟下的一滴水,被赵维殳做成了教具。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2021年11月,33岁的赵维殳搭乘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9700米深处,她的老师肖湘则在同一航次潜往了海沟最深的10909米处。航次结束的近三年时间,科学家团队争分夺秒,研究鉴定出7564种深渊原核微生物,其中89.4%为未报道新物种,由此建立并开放出全球唯一的深渊微生物大数据库。而以赵维殳为核心的数据分析团队则从中揭示出深渊生态系统的适应策略和新颖性成因,进一步拓宽人类对极端环境下生命过程的认知。
2021年,结束了西太平洋海域深渊科考任务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顺利返航(左四为赵维殳,右三为肖湘)
北京时间2025年3月7日凌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专辑的形式,重磅发布赵维殳所在“溟渊计划”研究团队的深渊生命第一阶段科研成果:1篇旗舰文章勾勒项目全貌,3篇研究论文分别聚焦深渊中的原核微生物、无脊椎动物(钩虾)和脊椎动物(鱼类)——中国科研团队不满足于观察最深点的现象,而力图勾勒深渊全貌、个体乃至其中“文明”,按照赵维殳的话来说,他们是在绣海底的“清明上河图”。
3月7日,“溟渊计划”第一阶段成果正式发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24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