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征收145%关税,白宫确认 极限施压策略升级


2025年4月11日,华盛顿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25%提升至145%,这一消息迅速在全球金融市场引起巨大反响。美国政府此举不仅刷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记录,还暴露了其决策层的一场危险赌局——他们似乎认为中国不会大规模抛售美债,因此敢于在经济博弈中不断施压。
此次关税调整的戏剧性转折令人震惊。就在4月9日,美国股市因传闻“可能暂停加税”而迎来狂欢,道指单日暴涨超12%,总统家族及核心幕僚被曝精准抄底股市,套现数十亿美元。然而短短24小时后,白宫突然调转方向,将关税税率推向新高点。这种政策反复不仅让企业无所适从,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政治操作气息——决策层似乎在利用政策预期操纵资本市场,为内部利益集团创造套利空间。
从贸易战策略来看,145%的关税已远超经济理性范畴。根据美国彼得森研究所的测算,当关税超过60%时,企业利润空间基本归零,加税实质演变为“禁止性关税”。美国政府明知此举会重创本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尤其是药品原材料依赖中国的供应链,但仍然执意加码,显然是将贸易武器化,试图逼迫中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白宫发言人的强硬表态进一步凸显了这种极限施压的战略意图。
美方底气可能来自对中国美债持仓的预判。截至2025年3月,中国仍持有超7000亿美元美债,稳居海外第二大持有国。尽管中国已连续三年有序减持,但始终未采取激进抛售策略。这种克制被美方解读为“不敢撕破脸”的信号,进而大胆假设:即便关税加到天价,中国也不会动用“核选项”抛售美债。然而,这种判断可能严重误判了中方底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