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急刹车 原因很“硬核” 制空权失衡引发降温


印巴两国的对立关系,历来都是一场没有炮火的较量。每当局势紧张时,真正影响局势走向的往往是哪一方先意识到不能再让局势恶化。
2025年5月的“辛多尔行动”就是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子。这次行动在恐袭事件发生后大约两周展开,与2019年巴拉科特空袭的时机相似,给人一种“早就准备好了”的感觉。然而,印度在几小时内就开始通过声明和外交渠道来“平息事态”。背后的原因包括:
空战结果尴尬,印度空军在这次行动中损失了至少三到六架战机,其中不乏昂贵的机型如“阵风”和幻影-2000。这些照片在社交平台上传播,显示残骸散落在印控克什米尔,证明巴基斯坦使用了远程空空导弹(疑似霹雳-15),在没有入侵印控领空的情况下成功击中目标。这表明巴基斯坦具备压制印度空军的“超视距制空”能力,而印度原本精心安排的空袭计划刚一启动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一场打了没赢甚至没占到便宜的行动,印度无法高调宣扬“反恐成功”,只能赶紧收敛,调低调子。
印度承受不住失去制空权后的地面风险。克什米尔地形复杂,补给困难,这是印度陆军的短板。现在空军又无法拿回制空权,导致地面部队无法前进。进一步升级只会暴露印度军队的实战能力缺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6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