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义:印度想用实力跟美国说话,但发现不够 美印关税冲突升级


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印度商品额外加征25%关税,叠加7月30日宣布的25%基础税率,印度输美商品总税率飙升至50%。白宫宣称此举旨在惩罚印度“进口俄油”的行为,并称其“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印度外交部则强硬驳斥,指责美方举措“不公平、不合理、不可接受”,誓言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捍卫利益。
与此同时,多家印媒披露,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天津,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如果成行,这将是莫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
美国和印度的贸易谈判已经过五轮,中间一度有消息称双方接近签署协议,但最终谈判疑似破裂。刘宗义认为,此前印度方面释放出的信号可能只是一厢情愿。从今年1月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莫迪急于拜见特朗普,但未获邀请。2月拜见时,特朗普提出的条件包括在安全战略上印度要像日本那样主动为美国分担义务,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要求印度市场全部向美国开放,高价购买美国武器装备和油气能源,以及帮助解决印度裔移民问题。当时莫迪做出了一些让步,但特朗普并不满意。
莫迪政府在过去几轮谈判中希望获得相较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关税优惠,以便继续推行其对外大战略,即利用美国印太战略拉美遏华的同时,推动全球产业链向印度转移,实现经济腾飞和大国崛起。然而,特朗普面对巨额债务,必须靠“吸血”维持,不仅针对中国,也包括印度和其他国家。印度想先达成小型自由贸易协议,但特朗普不答应。印度人的谈判风格与特朗普相似,双方难以妥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9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