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美国决定俄乌战争走向 和平谈判挑战重重


学者:美国决定俄乌战争走向 和平谈判挑战重重。戈曼斯的理论提醒我们,战争不会仅因一方渴望和平而结束。只有当双方都认为和平比继续战斗更有价值,并且政治与安全保证使谈判结果可行时,战争才会终止。
在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唐纳德·特朗普承诺,如果当选,他将通过亲自会见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然而上任六个月后,战事仍在持续。这种政治修辞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反映了海因·戈曼斯“战争终止理论”所揭示的深层机制——战场结果如何重塑战争目标、加剧承诺困境,并与国内政治约束相互作用阻碍和平。
将戈曼斯的理论框架应用于俄乌战争,可以理解为何即使美国持续施压也未能达成和解,以及为何类似机制会在持久冲突中反复出现。未来任何关于俄乌战争的和平谈判,都必须成功应对这一理论框架所强调的挑战。
战争目标会随着战场结果而变化。对俄罗斯而言,克里姆林宫2022年秋季非法吞并顿涅茨克、赫尔松、卢甘斯克和扎波罗热的行为,标志着其战略重心从早期攻占基辅转向确保对东部和南部领土的控制。普京的言论持续宣扬白俄罗斯、乌克兰与俄罗斯文化统一的愿景,暗示只要条件允许,克里姆林宫将再次谋求控制整个乌克兰。在2025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重申其观点:“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同属一个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乌克兰都是我们的。我们有个原则——俄罗斯士兵踏足之地皆属我国。”
对乌克兰而言,核心目标始终是维护真正的国家独立。泽连斯基宣称割让领土“在法律上”不可接受,但也暗示若获得西方安全保障,可能考虑作出让步的解决方案。这种模糊表态反映了弱势方采取的适应性策略——在坚持最高纲领目标的同时,务实评估西方承诺力度、战场创新(例如用低成本无人机打击俄罗斯战略资产)以及民众抗压能力之间的平衡。双方持续根据军事实力、持久战能力和外部支持等因素重新评估战争目标,这些动态变化的评估使得双方难以就彼此可接受的条款达成一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21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