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封杀哈佛 美司法界有何反应 学术自由受挑战


特朗普封杀哈佛 美司法界有何反应 学术自由受挑战!一名即将离职的中国学者看着自己已经打包完毕的实验室设备,露出了苦笑。他提到的“这”指的是2025年5月22日发生在美国教育界的一场地震: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并要求其现有的近7000名国际学生限期转学,否则将被视为非法滞留。
这不是简单的行政调整,而是一场带有强烈政治意味的整顿。美国国土安全部列出了三项针对哈佛的指控:助长校园暴力、包庇反犹主义以及与中国合作。这些指控沉重且模糊空泛。哈佛大学校长公开表示这是对学术自由的“报复性打击”,不少美国学者也怒斥政府此举极其恶劣。
回顾这一事件的前因,不难发现这绝非孤立之举。数月前,特朗普政府就已针对美国精英高校施压,要求包括哈佛在内的大学改革招生政策、削减多元化包容项目,并交出校内“反美”言论与行动记录。哈佛并未屈服,甚至于4月发起诉讼,指控政府干涉高校独立自治。这次的“封禁令”被广泛认为是政府对哈佛拒绝“整改”的直接报复。
特朗普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惩戒”,还有着明晰的政治盘算。哈佛长期以来被视为民主党阵营的思想堡垒,是自由主义、全球化甚至“白左”思潮的重要输出地。打击哈佛不仅能让民主党少一个重要思想宣传阵地,也能服务于特朗普向右翼基本盘展现“强硬执政”的策略。至于“反犹主义”与“恐怖主义嫌疑学生”的指控,在不少观察者眼中更像是借口而非实据。
这场看似剧烈的“教育危机”却在某些角度上催生了不同的风景。哈佛的中国学者群体首当其冲,有人感到愤怒、失落,但也有人坦言“终于可以体面地离开美国”。他们中的不少人原本就对美国近年科研氛围日益政治化、经费持续缩减以及政府对华裔学者的普遍怀疑感到心灰意冷。此番政策出台反倒成了一次“体面退出”的契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8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