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季度人才供求趋势报告


1、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职位增幅明显,机器人工程师增幅位居前五
今年一季度新发职位增长较多的岗位呈现显著的技术驱动特征。在全行业新发职位同比增长最多的TOP15职能中,汽车造型设计、车身工程师、物流/仓储项目经理、汽车内外饰工程机器人工程师位居前五,增长率均超60%。
从类别来看,与汽车直接相关的职能在TOP15榜单中占据四席,这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与规模扩张密不可分。此外,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岗位占据三席,形成鲜明的人才需求矩阵:机器人工程师增长率排名第五,算法工程师(第十位)、机器学习(第十三位)紧随其后,各岗位需求增幅均突破35%门槛。

伴随AI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AI产业链的关联岗和衍生岗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作为AI系统的底层数据支撑环节,数据建模(增长率位居第十四)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必要前提,增长率为36.07%。数据标注师作为AI基础数据服务的关键角色位列第十五,标志着行业人才需求已从核心技术层向应用支撑层延伸。
薪酬数据进一步印证了AI人才的稀缺性。算法工程师岗位中,年薪30万以上、40万以上、50万以上的职位分别占比68.98%、47.71%、30.03%;机器学习工程师薪酬结构更显竞争力,对应薪资段的职位占比达66.45%、52.14%、35.04%,凸显高阶技术人才的议价优势。
2、普工/操作工人才需求同比增长超50%,人才需求占比位居第十
普通/操作工新发职位不仅增长较快(2025一季度同比增长55.50%);其占比在全行业所有职能中排名靠前,位居第十。普工/操作工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基础岗位,其需求量的稳定增长反映了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与韧性,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3、企业高端人才需求增强,其发起的需要通过猎头招聘的职位增长率超65%
在猎聘平台,一季度企业发起的需要通过猎头招聘的职位(简称猎头交付职位)同比增长为65.34%。从这些职位的一级行业分布来看,位居前五的行业是机械/制造、IT/互联网/游戏、电子/通信/半导体、能源/化工/环保、交通/物流/贸易/零售。从猎头交付职位的同比增长来看,也是这五个行业领先,同比增长均超80%,其中机械/制造、IT/互联网/游戏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0%,分别为192.86%、113.51%。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对高端人才需求增加,猎头在其中的作用增强。机械/制造、IT/互联网等五大行业猎头职位需求同比激增,凸显我国经济正加速向技术驱动转型: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催生高端技术人才缺口,数字技术(AI/元宇宙)和硬科技(芯片/半导体)创新推动前沿领域人才争夺白热化,而双碳战略与供应链重构则分别拉动绿色能源、跨境物流等新兴岗位爆发。

4、紧缺人才分析:技术类职位紧缺程度较高,其中推荐算法领跑技术类职位
一季度人才紧缺指数(TSI)TOP15职能榜单显示,技术类岗位以八席占比彰显核心地位,其中推荐算法(紧缺指数6.01)与算法工程师两大算法岗位同时上榜,凸显技术驱动型人才的结构性缺口。主播岗位以7.55的紧缺值超越所有技术职位跃居榜首,反映出流量经济对新型职业的强劲拉动。当前企业人才需求呈现技术攻坚与流量运营并重的特征,既需要突破算法等硬核技术的研发人才,也亟需支撑商业变现的复合型内容人才。

二、DeepSeek大热和杭州六小龙崛起促使AI行业需求长红
1、人工智能行业新发职位增长率位居全行业第五,跨行业投递该行业人次增长近30%
今年开年以来,DeepSeek爆火,再次点燃了大众对AI的热情。而杭州六小龙的惊艳亮相,更是将AI热推向高潮,由此也拉动了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需求。该行业新发职位同比增长位居全行业第五,为18.26%。人工智能行业的爆火更是吸引了其他行业的投递者,跨行业投递人工智能的人数和人次同比出现双增长,分别为20.07%、29.05%。

从全行业新发职能增长最多的五个行业的招聘薪资段来看,人工智能的高薪段职位分布仅次于家电。在30万年薪以上的职位中,家电行业占比为48.25%,人工智能则为39.85%。高薪也是人工智能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2、人工智能行业算法工程师新发职位同比增长超56%,高薪属性尤为突出
在人工智能行业的热招职能TOP5中,算法工程师、销售经理/主管、产品经理、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开发位居前五。从其同比增长来看,产品经理、销售经理/主管、算法工程师、解决方案均超50%。算法工程师是人工智能行业最核心技术岗位之一,在行业技术人才较为紧缺的情况下,其需求量更为旺盛。而对比全行业的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行业的算法工程师招聘薪资更具高薪优势,前者年薪50万以上的职位占比30.03%,后者占比为40.98%。

三、中企出海热推动海外人才需求和结构变化
1、咨询服务、智能硬件行业海外人才优先岗名次上升最多,凸显出海产业链需求新格局
随着国家对引进海外人才的重视,以及企业出海热潮的兴起,企业对海外人才的需求稳步增加。猎聘大数据显示,2025一季度海外人才优先岗位同比增长6.34%。从这些职位的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培训服务、新能源、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咨询服务位居前五。相较2024一季度,咨询服务、智能硬件上升的名次最多,分别上升了6个、5个名次。

中国企业对国际化战略、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全球化的迫切需求,共同推动了咨询服务与智能硬件行业对海外人才需求的显著增长。咨询服务行业受益于企业出海浪潮、经济转型中的ESG与数字化需求,以及政策对高端服务业的扶持;智能硬件行业则因技术迭代(如AI/物联网)、消费升级驱动的全球化竞争以及供应链本地化趋势而快速崛起。两者均依赖海外人才的语言能力、国际视野及跨领域整合优势,叠加疫情后海外人才回流红利,使其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全球竞争的核心驱动力,未来这一趋势或随产业链升级进一步深化。
而企业对海外人才的求贤诚意也体现在高薪职位的增长方面。2025一季度10万以上招聘年薪的海外人才优先岗位均呈增长态势,其中增长最多的是50万以上年薪的职位,同比增长率为27.70%。

2、留学顾问、教师岗位海外人才需求萎缩,海外市场、海外销售和产品经理对其需求上扬
而从海外人才优先岗位分布最多的五大职能——海外市场、海外销售、留学顾问、教师和产品经理来看,同比增长最多的是海外市场、海外销售和产品经理,均超22%;而以往海外人才需求较多的留学顾问和教师岗位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同比降幅均超25%。这一结构性变化揭示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正从依托教育中介的"借船出海"转向聚焦商业实战的"造船出海"——前者源于出海企业对本土化运营能力、技术产品创新的迫切需求(如智能硬件研发与海外渠道建设),后者则因国际政策波动叠加国内留学热降温(疫情后留学意愿理性化、本土教育质量提升及就业导向转变)导致传统教育服务收缩。该趋势标志着留学人才从"资源中介"升级为"核心生产力",推动中国全球化竞争迈入自主品牌与技术驱动的新阶段。

3、二季度近15%的企业欲扩大海外人才招聘规模
猎聘针对企业的调研显示,14.65%的企业在今年二季度的招聘中会比一季度增加海外人才需求,可见企业需要源源不断的海外人才来助力自身发展。

四、校招应届生职位需求:学历层次与就业竞争力呈现显著正相关
1、计算机软件行业应届生职位最多,同比增长近180%
今年高校毕业生突破1200万,其就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猎聘平台一季度校招应届生职位分布的行业TOP5来看,计算机软件、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联网位居前三;机械/设备、整车制造排名第四、第五。这五个行业与国家大力扶持的硬科技领域密切相关,也较为重视产教融合、吸纳青年人才,因此对应届生需求较大。

从这五个行业的应届生职位同比增长来看,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增长最多,分别为179.79%、53.81%。当前整个社会处于数智化转型阶段,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因此极大促进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的用人需求,而这些行业也更喜欢招年轻人——学习新技术快、思维活跃,能帮公司保持创新竞争力。
在校招应届生职位的职能需求TOP5中,前三为销售工程师、实施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第四、第五为人力资源专员/助理、销售代表。值得注意的是,算法工程师的应届生职位同比增长87.89%,进一步说明人工智能研发正在成为企业重点投入方向。
2、校招应届生职位对高学历需求增多,硕博学历需求同比增长超40%
从校招应届生职位对学历的要求来看,本科仍是主流,占比63.55%。从对不同学历的需求的增长来看,硕博学历需求明显增长,同比增长为41.46%,其中博士、硕士学历需求增长率为分别为48%、13.18%,位居所有学历前二;与此同时,应届生职位对大专以下的学历需求锐减。这表明在校招中,学历层次与就业竞争力呈现显著正相关,用人单位的筛选机制正在加速向"优中选优"转变,学历作为人才评价的显性指标,在简历筛选阶段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五、产业升级促进人才跨行业与跨区域流动
1、互联网、半导体、机械/制造设备成为跨行业人才流动的核心方向
2025年一季度,跨行业投递的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23.98%。从收到跨行业投递人次最多的行业分布TOP10来看,互联网、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机械/设备位居前三,成为跨行业人才流动的核心方向。从这TOP10行业投递人次同比增长来看,机械/设备、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批发/零售、互联网行业增长率最多,均超25%,其中机械/设备超过35%。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吸引了更多行业之外的人才,而直播带货/电商的兴起也让更多人关注产业链(如批发/零售)。面对大量行业之外的人才涌入,企业需要建立更为开放、灵活、多元的人才体系。

2、跨城市人才流动:郑州、合肥、东莞、重庆对外地求职者吸引力显著拉升
2025年一季度,跨城市投递的人数同比增长23.22%。这一现象折射出两大结构性变化:其一,人才求职决策逻辑发生了转变,已从地域偏好转向职业发展空间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双重考量;其二,随着产业集群化发展与新业态的形成,人才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传统"属地就业"的虹吸效应正在被产业机会所弱化。

猎聘一季度跨城求职数据显示,一线及杭州等新一线城市仍是主要目标,但郑州、合肥、东莞、重庆这些产业特色鲜明的新一线城市以超30%的投递增速成为新势力,苏州、宁波则紧追不舍。郑州(物流)、合肥(新能源、人工智能)、东莞(智造业)、重庆(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通过绑定核心产业链吸附人才,苏州、宁波则在制造业、外贸方面更具比较优势。这表明,未来人才流动将加速从"扎堆北上广"转向"跟着产业地图迁徙",会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以独特产业为标签的专业型城市。
随着二季度的到来以及招聘进度的进展,招聘方和求职者互动会更为频繁、深入。猎聘高级职场顾问建议求职者密切关注最新人才市场动向,提升专业储备,积极自我赋能,审慎评估岗位匹配度,步步为营做好自己的职涯积累。(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hidao/1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