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第一城”的科创突围 从制造到创新的转型


这个夏天,“苏超”火了。6月29日,苏州队在昆山奥体中心以3:0战胜扬州队,这场比赛不仅让这座专业球场在全国范围内出圈,也让人们重新认识昆山。这座城市不仅有车间里的机器轰鸣,也有绿茵场上的激情欢呼;不仅是工厂林立的制造高地,也是年轻人愿意扎根生活、实现梦想的地方。
这场热闹背后,是昆山更深层次的城市更新。过去20年,昆山稳居全国百强县市榜首,经济社会持续跃升,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汇聚于此,带来了对城市生活的新期待与新需求。面对变化的人群结构与产业格局,昆山正以更大力度提升产业层次、更高标准招引人才、更有定力推进制度创新与产城融合。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昆山是外向型经济的典范,是中国智能制造的重要拼图。但在悄然发生的转型中,这座城市已在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图景:既有完整的制造产业体系作为创新承载底盘,也通过制度机制与资本撬动,催生出一批具有技术厚度与协同能力的科创企业。
制造是昆山最广为人知的城市符号。在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等产业高度集聚的支撑下,昆山成为典型的县域新型工业化样本。如今,昆山不再只依靠成本和政策优势吸引企业落地,还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孕育出一批具有“硬核能力”的新兴科创企业,吸引更多具备核心技术与成长潜力的企业在此扎根。
位于昆山高新区的长鹰硬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硬质合金材料为切口,逐步攻克了3C、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2023年,长鹰硬科牵头组建“苏州市超细及纳米晶碳化钨基硬质合金创新联合体”,携手多所高校及上下游企业,探索“链上协同”的技术攻关路径。在这座城市里,企业不仅能找到客户与市场,也能找到愿意共建实验平台的研发伙伴和产业资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13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