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侦察机“碰瓷”飞越052D舰,中方激光照射才是理直气壮


时间:2025年7月8日
2025年7月8日,德国外交部发布了一份引发广泛关注的声明,称在由欧盟国家主导的“阿斯皮德斯”海上护航行动中,中国军方使用激光武器瞄准了德国的间谍侦察机,造成了设备损坏,并中断了任务,机组人员不得不紧急返航至吉布提。当天,英国路透社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指出由德国阿特拉斯航空服务公司租赁的“超级空中国王-350”侦察机在红海南部被中国方面的激光照射,结果任务被迫中止。德国国防部随后补充称侦察机已被修复,损失相对较小。然而,这一事件却迅速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讨论——到底是德国成为了“受害者”,还是西方一贯的“倒打一耙”手段再次上演?
一、红海“碰瓷”:德国侦察机的“危险游戏”与中方反制的正当性
要深入了解这场风波,必须先回顾一下事件的背景。“阿斯皮德斯”行动实际上是法国、英国、德国等欧盟国家联手美国海军,在红海、阿拉伯海和亚丁湾执行的军事行动,目的是拦截也门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及美英商船发射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尽管德国并未直接与胡塞武装发生冲突,但他们却频繁派遣侦察机进行相关海域的侦察活动,甚至租赁民用飞机“超级空中国王-350”作为间谍平台,采用较为“隐秘”的方式收集情报。
问题在于,德国侦察机的活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侦察界限。根据全球航行信息,这架侦察机长期在红海、亚丁湾和曼德海峡附近徘徊,而此区域正是中国海军第47批护航编队(包括052D型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和903A型综合补给舰)执行反海盗和护航任务的区域。若德国侦察机仅仅是路过或观察,那为何要频繁接近中国军舰?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德国军方明知胡塞武装的威胁,却选择“挑软柿子捏”——转向中国军舰,企图通过在“安全距离”内的挑衅测试中国军方的反应。这种做法既避免了与胡塞武装的直接冲突,又能向美国交代,堪称极具“算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15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