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还牙?揭秘欧盟反击美国的终极底牌 反胁迫工具待命


欧盟拥有一项在贸易争端中可动用的强大工具,但希望永远不需要使用它。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商品征收30%的全面关税,部分成员国开始探讨动用“反胁迫工具”(ACI)的可能性。
ACI允许欧盟在面对贸易伙伴的胁迫行为时采取一系列超出商品贸易范畴的措施。这意味着欧盟将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攻势已将贸易与多种无关的诉求挂钩,包括增值税、毒品走私和移民问题等。
ACI是欧盟应对第三国经济或贸易胁迫的最强有力武器。如果欧盟认为自己受到胁迫,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惩罚措施予以反击,重点针对相关国家进入欧盟这一全球最大、最具利润潜力的商品与服务市场的权利。以美国为例,这可能包括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新税、限制美国在欧洲的投资,或禁止美国企业参与公共采购招标。
欧盟认为,ACI的真正目的并非报复,而是威慑。其条款对贸易伙伴的潜在损害如此之大,仅是威胁适用该机制就足以让各国在将贸易作为外交武器时三思而行。
欧盟委员会曾提议采用ACI,以应对一系列警示信号,包括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对欧盟采取的贸易行动,以及中国2021年因欧盟成员国立陶宛与台湾关系而对其实施的贸易封锁,这些都表明欧盟容易受到通过贸易和投资采取的胁迫手段的威胁。根据当年制定的新贸易政策,欧盟寻求更加坚定地维护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以及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开放的战略自主”原则赋予欧盟在战略重要领域独立行动的空间,同时尽可能优先开展多边合作。
欧盟成员国集体决定是否使用ACI。首先需要确认确实存在第三国胁迫。随后可通过合格多数表决方式采取应对措施,即需获得55%的成员国支持,且这些国家必须代表欧盟总人口的65%。这赋予欧盟两大核心国家法国和德国对最终结果的重大影响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17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