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免费学前教育的期待是什么 家长翘首以盼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举措,这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并促进居民非教育消费,带动更多产业就业和发展。研究显示,早期教育阶段财政投入越大,越能显著促进社会生育,尤其是幼儿阶段,财政性教育支出每增加1%,出生率上升0.495‰。
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将减轻家长负担,同时增加政府责任。今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首次将“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一决策背景是出生人口数量下降和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财政压力减小。此外,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仍有待加强。综合考虑所需与所能,国常会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能兼顾当前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条件,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逐步”推行意味着在区域、学龄等方面会有先后顺序。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有的优先面向困难群体探索学前免费政策,有发达地区通过补贴方式进行。国际经验表明,免费学前教育多数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年限、群体、空间、经费项目等方面有序推进,逐步扩大受益对象范围。尽管部分国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普而不惠”“有而不优”的现实困境,如区域失衡和资源错配、师资短缺和薪酬失衡、监管僵化和创新受限等问题。这些挑战可以为我国预判问题、提高政策前瞻性提供重要参考。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高,2024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0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1.61%。然而,适龄儿童入园率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主要原因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缺乏村级学前教育资源。免费学前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不具强制性,但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有公平入园的机会,是减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受教育机会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重点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值得进一步探索。
有人担心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会导致幼师工资下降,高质量幼儿园难以维持。个别国家确实出现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职业吸引力不足、教学“灌输化”等问题。因此,实现“免费”且“提质”需要加强动态监测评估,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同时,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办园质量水平,以打消家长对教育质量的顾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18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