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彩票
理财
新健康
科技
旅游
体育
教育
美食
娱乐
首页 > 新闻 > 社会资讯

解码贵州花江峡谷大桥背后的技术链 驯风术彰显硬核实力

社会资讯 2025-10-02 22:29:24  

9月28日,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承建的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从桥塔顶部延伸至距江面约800米的超级工程,在群山之间架起通途。通过一套集监测、设计、施工于一体的“驯风术”,成功驯服紊乱多变的峡谷风,可抵御14级台风,为全球山区超高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解码贵州花江峡谷大桥背后的技术链

贵州山高谷深,峡谷风是建桥绕不开的难题。花江峡谷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刘豪介绍,800米的高度让大桥受风威胁被放大数倍。与平原地区规律的大风不同,花江大峡谷的风由热气压变化催生,经悬崖峭壁切割后变得紊乱无序,“瞬时、多变”是其最大特点。此前因缺乏针对山区峡谷风的专项规范,平原地区的良性风取值标准完全不适用。

解码贵州花江峡谷大桥背后的技术链 驯风术彰显硬核实力

刘豪表示,团队确立了“先懂风再防风”的核心思路,第一步便是给峡谷风“画像”。进场前,建设者们就在山顶部署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以6公里为半径、覆盖全桥高差范围,24小时不间断捕捉风速、风向等数据。这些雷达数据客观记录了风的情况,团队需要通过技术整合能力求出“安全施工”的解决方案。

摸清风的脾气后,团队转入“量身定制”抗风方案阶段。将雷达收集的海量数据导入风洞实验室,用缩小比例的桥梁模型模拟真实峡谷风环境,再结合电脑虚拟模型反复校验,最终敲定“流线型钢桁梁 中央稳定板”的抗风组合设计。流线型的钢桁梁能引导气流顺畅流过,中央稳定板则如同给大桥装上“平衡翼”,二者配合可有效分散强风冲击力,保障桥体在极端风环境下的稳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244682.html

加载中~

彩粤网

统计代码 | 粤ICP备2025379628号-2

Copyright © 2012-2025 彩粤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