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不能让网约车多劳不多得 叫停低价竞争


近日,陕西西安等地出台政策,全面暂停网约车“一口价”等低价营销行为,严禁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和恶意压价。此前,江西鹰潭、河南开封、广东清远等地也相继出台类似政策,禁止平台以“一口价”模式强制司机接单,治理无序低价竞争行为。这些被乘客视为“打车福利”的一口价订单,为何成了司机眼里的“鸡肋”?多地陆续叫停这种看似双赢的模式,暴露出定价机制的畸形和整个行业“以价换量”恶性竞争的问题。
表面看,一口价订单确实让乘客捡了便宜,系统自动核算固定费用,堵车绕路都不加价。但这份“确定性”背后,是司机被迫吞下的苦果。有司机算过账:同样10公里路程,正常时段计价35元,早晚高峰堵车时可能收45元,而一口价永远锁定在28元。更讽刺的是,平台用低价吸引来的订单越多,司机越像被绑在流水线上的计件工,接单量涨了30%,月收入却少了800块。这种多劳不多得的现实,恰似外卖骑手被算法困住的翻版。
平台打着“抢占市场”的旗号推行一口价,实则把经营风险转嫁给司机。有司机透露,某些平台通过抽成25%以上维持利润,再以“月底返利”的幌子粉饰太平。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套路,暴露了网约车行业深陷价格战的集体焦虑。当杭州某平台用“特惠单”把每公里单价压到0.8元时,相当于让司机用出租车三分之一的价格跑同样的里程。这种饮鸩止渴的竞争,最终只会让整个行业沦为资本博弈的牺牲品。
叫停一口价只是止血的开始,根治顽疾需要重建价值链条。西安试点取消一口价后,司机周师傅相同工时收入微增的现象说明,合理定价本就能实现多方共赢。更重要的是建立透明的游戏规则,每公里单价该明码标价,平台抽成比例需拆解公示,甚至可以学学制造业的成本清单,让司机清楚知道每单收入的构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25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