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彩票
理财
新健康
科技
旅游
体育
教育
美食
娱乐
首页 > 新闻 > 社会资讯

招牌禁止红黑蓝该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治理需尊重民意

社会资讯 2025-04-11 10:34:37  

霓虹闪烁处,往往窥见城市治理真章。近日,北方一市要求商户门头牌匾禁用红、蓝、黑三种底色,引发广泛争议。城管部门称此举是“城市规划要求”,但据商户反映,城管部门仅通过口头通知要求更换颜色,未提供书面文件或法律依据,且更换费用需商户自行承担。

无正式文件,仅口头通知;无法律依据,现行法规无禁用条款;无补偿机制,商户需自担成本。这种一刀切的“三无”禁令,暴露出行政决策的随意性,与法治政府建设、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则背道而驰。

城市规划中的“拍脑袋”决策屡屡引发争议。有的地方要求商户统一安装黑底白字招牌,被网友称为“丧葬一条街”;有的地方耗资千万建公园,使用不到5个月就被拆。这些事件反映出部分领导干部的治理思维仍停留在“简单粗暴”阶段,无视具体实际、脱离群众的决策往往沦为闭门造车、劳民伤财的产物。

打破“拍脑袋”决策怪圈,不能止于个案纠偏,更需系统性修正治理逻辑。甘肃兰州将门头牌匾视为“城市文化载体”,以激励手段引导商户参与,通过评选活动推动管理转型。杭州“西湖换柳”事件中,市民对移栽柳树的质疑促使政府召开民意恳谈会,最终恢复柳树并建立“一树一档案”制度,将公众参与嵌入治理程序。此类吸收群众意见,以长效评估机制遏制短视政绩观的方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参考。反观前述事件,决策过程缺乏商户听证、行业协会参与等必要环节,导致政策与民意严重脱节。

城市的活力在于包容而非排斥,整齐划一的招牌制造不了“视觉政绩”。只有尊重商户的经营自主权、守护街巷的烟火气息,才能真正塑造具有认同感的城市文明。期待更多城市管理者能放下“拍脑袋”的官僚主义惯性,拾起“绣花针”的治理匠心,让每块招牌的色彩都成为讲述城市故事的生动语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4496.html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style2/pc/index.htm

彩粤网

统计代码 | 粤ICP备2025379628号-2

Copyright © 2012-2025 彩粤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