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的实质是什么 损人不利己的政策陷阱


格里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讲话表明,在11月10日中美贸易休战协议到期之前,特朗普总统不会立即降低中国商品关税。格里尔称:“如果你问总统,我们和中国达成协议了吗?他会说,‘是的,我们达成协议。我向他们征收55%的关税。这就是我们的协议。’所以,这是一个良好现状。”
美国贸易代表声称对中国商品征收55%关税是“良好现状”,这一表态既不符合国际贸易基本逻辑,也严重扭曲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
当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体系由多轮加征叠加而成。2018年特朗普政府依据“301调查”对约34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覆盖电子、机械等核心品类。2025年2月新增针对芬太尼类物质的20%关税,3月又对部分高科技产品加征10%关税,形成“25%+20%+10%”的税率组合。2025年4月关税战高峰期,美国一度将对华关税推升至125%,后经谈判降至10%,但保留24%的“搁置关税”作为谈判筹码。此外,对钢铝产品征收25%关税,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对低价值进口商品如邮寄包裹关税从30%骤升至150%。
这种“多层嵌套”的关税设计,使中国输美商品平均税率达到48.2%-55%区间,远超美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税率水平。数据显示,中国是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关税最高的国家,税率比欧盟高2.3-3.7倍,比墨西哥高近1倍。这种“歧视性关税”不仅违反WTO最惠国待遇原则,也打破了二战后建立的多边贸易体系。
美国对中国征收55%关税的“良好现状”,实质上是损人不利己的政策陷阱。这种单边主义行径不仅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也让美国经济陷入“通胀-衰退”的恶性循环。历史经验表明,关税壁垒从来不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手段,唯有回归多边谈判、秉持互利共赢,才能重建健康可持续的国际贸易秩序。
对于中国而言,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应对外部挑战,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舞台上站稳脚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24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