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警惕“维权卫士”变“割肉刀” 律师行业需正本清源


7月17日,广州市律师协会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网络平台有关广东泰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邓某涉嫌违规收费的情况引发社会关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邓某律师还存在其他涉嫌违法违规执业行为需一并调查处理,目前该案处于听证阶段。案件的处理结果会及时公布。
一个出生仅26天的男婴不幸离世,家属历经艰难获得88万元赔偿,却被律师抽走55万元。这组数字刺痛了公众神经。网友们质问:原本应该守护公平正义的法律职业,为何成了“割肉刀”?
这不仅是某个律师的道德失范,更是整个行业生态的警示灯。涉事律师的操作堪称“精准收割术”:先以科技公司名义签合同规避监管,再阻挠当事人参与关键调解,最后在空白文书上做手脚。更讽刺的是,这位律师在投诉次日就联系上家属,专业能力若用在正道上该多好。
这种把法律专业变成“割韭菜工具”的做法,彻底背离了律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本分。请律师本是为了讨公道,结果公道没讨来,先被律师割一刀。
但把责任全推给个别律师可能掩盖了更深层的问题。现在的律师行业陷入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怪圈。一方面是大城市律师扎堆,全国65万律师中,80%集中在东部地区,竞争激烈。有些年轻律师为抢案源,不得不去医院骨科等科室“扫楼”,甚至和护工搞“分成”,职业尊严碎了一地。另一方面是偏远地区律师稀缺,农民工讨薪、老人赡养等民生案件利润薄,律师不愿接。这种局面逼得部分人开始动歪脑筋。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精准施策。律师应自觉遵守职业操守,不能为了钱丢良心;律协不能总当“老好人”,对超额收费、阴阳合同要露头就打。建议建立全国联网的律师“信用分”,让老百姓扫码就能看到律师的诚信记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16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