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在宏观尺度观测量子隧穿效应 诺奖得主的突破性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宣布,三名科学家因在量子力学领域的贡献获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特和约翰·M·马蒂尼斯,以表彰他们“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道效应和能量量子化”。
三位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量子世界的奇特特性可在宏观系统中具象化。他们设计的超导电路系统能从一种状态隧穿到另一种状态,仿佛直接穿过一堵墙。他们还证实,该系统会以特定大小的能量“剂量”吸收和释放能量,与量子力学的预测完全一致。三人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
计算机微芯片中的晶体管是我们身边成熟的量子技术的一个例子。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开发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了机遇,包括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奥勒·埃里克森表示,能够庆祝百年量子力学不断带来新的惊喜,真是太棒了。量子力学是所有数字技术的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应江华表示,量子计算被视为未来科技革命的核心领域之一,三位获奖者的贡献堪称超导量子计算领域发展的重要开端。
1968年,克拉克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移居美国,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专注于利用超导体和“约瑟夫森结”探索各类物理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沃雷特在法国巴黎获得博士学位后,以博士后身份加入克拉克的研究团队。当时,博士生马蒂尼斯也在该团队中。三人共同承担起“证明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的挑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24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