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三州“援兵”将至 权力争夺焦点


法律博弈升级,特区法院与白宫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国民警卫队成为权力争夺的焦点。特朗普的“夺城”行动进一步升级:2025年8月16日,西弗吉尼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俄亥俄州三位共和党州长应总统要求,向华盛顿特区增派了7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这是继8月11日特朗普宣布“夺回首都”计划并部署8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后的新举措。他单方面接管特区警察局,宣称要“终结犯罪、肮脏和败类”。
此次军事动员规模远超常规治安行动,国民警卫队不仅进驻国家广场、联合车站等核心区域,部分士兵还携带枪支执行任务。这与2020年“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期间的部署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联邦政府仅调用2100名国民警卫队维持秩序,且未赋予执法权。而此次行动中,特朗普援引《哥伦比亚特区自治法》第740条,试图将特区警察系统纳入联邦控制长达30天,并计划通过国会延期或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实现长期干预。
表面上看,特朗普的行动源于8月3日特区前政府雇员遇袭事件,但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特区暴力犯罪同比下降26%,2024年全年犯罪率降至30年最低。所谓“犯罪失控”不过是政治叙事工具——真正触发联邦干预的是特区作为民主党票仓的政治属性。华盛顿市议会13名议员中11人为民主党,市长鲍泽更是多次公开抨击特朗普政策。这种“治安问题政治化”策略并非首次,2024年大选期间,特朗普曾以打击边境犯罪为由,未经加州州长同意调派4000名国民警卫队进驻洛杉矶,引发纽森州长起诉。如今在特区故伎重施,实质是延续其“法律与秩序”竞选叙事,试图通过制造危机转移公众对经济衰退、贫富分化等核心矛盾的注意力。
特朗普的行动引发宪政层面的激烈争议。根据美国法典第10编,总统确有权在“叛乱或入侵”时联邦化国民警卫队,但此次援引的《哥伦比亚特区自治法》存在明显争议——该法规定总统接管需在48小时内通知国会,且未经批准不得超过30天。更关键的是,国民警卫队作为州属武装,其联邦化通常需州长同意,但特区国民警卫队直接听命于总统,这一特殊地位成为特朗普突破宪法约束的缺口。法学界对此一片哗然,哥伦比亚大学宪法学教授布鲁斯·阿克曼指出,特朗普的做法“将首都变为联邦殖民地”,严重侵蚀地方自治权。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曾在2025年6月裁定,特朗普未经州长同意联邦化国民警卫队属非法行为,但特区的特殊地位使其可能规避类似司法审查。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美国宪政体系在应对联邦与地方权力冲突时的脆弱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209451.html